昨天買了一包泥回家, 突然想到應該寫編有關泥的文章, 給自己做個記錄 !
我家種植的地方是在天台, 所以在開始時由買泥開始. 這麼多年來, 遇上的錯誤加在一起也有一點點小 “心得” .
先給自己一個簡單的基本概念 - 泥土是由地球上的 岩石, 植物碎, 生物碎, 細菌, 微生物…等等 分解而成的.
- 泥土內有礦物質, 空氣, 水, 有機物 及 昆蟲
- 大自然中的泥土可分為 砂土 (Sandy soil) , 黏土 (Clay soil), 壤土 (Loam)
- 不同植物都有對泥土的不同偏好, 但普遍適合用作種植的就是壤土
再回到簡單複雜化的商業市場中, 我們看到的泥就變成了一堆奇怪的名稱. 以下是我們在香港都常會聽到的名字:
用買回來混合用的
黃花砂 – 很多人誤以為是排水良好的泥土. 可是在香港買到的黃花砂, 大多是建築施工時掘出來的泥土, 沒有養份可言, 而且不一定是砂土, 因為香港大部份的泥土都是黏土, 所以要先試水或用手搓揉一下才決定如何使用.
泥炭土 peat moss – 即泥土最上層的腐植土. 其養份高, 質地鬆疏, 具保水保肥.但一般最多只用20% 作種植, 以免泥土長時間太濕及因養份高而養出不同的昆蟲. 另, 值得一提的是“真正的”泥炭土是在森林或沼澤地區, 掘出的表土, 所以不合乎愛護環境的原則.
堆肥 – 又稱土壤改良劑, 可改良泥土的結構, 調較泥土的酸鹼度, 改善保水力, 疏氣性, 排水力, 保肥力, 提供均衡的基本養份予植物. 最好可在每次移植或翻土時加入. 一般堆肥都是自製的, 如要購買 (香港), 可在花墟買進口的, 或在本土農場中購入 (我會自製的, 但要是經過嘉道理農場也會順路買入)
蛭石 – 有微量元素, 能保肥. 但主要是用於改善排水及透氣.
珍珠岩 – 質地輕巧的人工砂石, 用於排水及透氣
椰糠/椰纖 – 含植物生長所需之微量元素, 保溫保濕, 通風透氣
已混合好的土壤
花泥 potting soil – 混合了椰纖, 有機肥等等, 做出比較鬆軟, 疏水及保肥能力高的土壤, 可直接種植花卉. 但一般氮肥不多 (氮肥過量, 影響開花) , 如用作枝葉生長的植物就要另加入肥料元素. 香港一般農業用品店都有售花泥, 但以農地來說, 是用作改善疏水不良 (黏土) 的問題.
黑泥 – 主要是泥炭土, 混合椰纖, 有機肥等等, 做出保水而肥沃的土壤, 雖然可直接種植枝葉植物 (即疏菜及香草). 但由於保水能力太高, 於香港又熱又濕的天氣, 會容易出現腐根情況, 因為加入可疏水的材質使用. 香港一般農業用品店都有售, 但以農地來說, 是用作改善保水保肥 (砂土) 的問題.
培養土 / 科學泥
– 跟花泥分別不大. 有些會多加蛭石或泡沫膠粒, 以免泥土積水, 令植株腐爛. 各品牌會有不同的比例 !
樹系用土
塘泥 – 是魚塘下的黏土, 有營養, 但排水不良, 密度過高, 若不是成樹, 植根難以生長. 用於香草及蔬菜種植上, 必須混合其他泥土. 另一方面, 泥磚體積龐大, 用於小盆內, 要擊碎來用, 或浸軟方可使用…….實在是令人很困擾 !
果樹泥
– 同樣也是混合泥, 磷質會比較高, 有助開花結果. 正常是屬硬土, 能支撐樹幹, 但市場上也有不小是因應樹齡而調配出來 (幼樹用的泥土比較鬆軟) , 所以購買時還是最好先問清楚售貨員. (實際上變為了成樹後, 用塘泥及其他物質自行調配是最好的. )
順帶一提, 市場上也有其他特別的硬土:
赤玉土
– 盆景用, 火山礫岩風化而成, 一般成樹盆景都可直接 90 % 使用. 只要先過篩, 分開大中小顆, 就可以使.
鹿沼土
– 盆景用, 由於酸性高, 最合適用於杜鵑花.
(以上是我個人的小小認識, 如有錯誤或新增資料, 可以一同分享呢 !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