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

山草藥 – 艾 (十三. 卷十五. 草部. 七)



 


氣味 :  

  • . 微溫. 無毒
  • 可升可降. 陽也. 入足太陰厥陰少陰之經
  • 入火灸則氣下行, 入藥服則氣上行

 集解 : 

  • 農曆三月三日及五月五日採收的為上品
  • 初春生苗, 七八月出穗, 九月收子. 入冬後開始枯萎 (但由於香港冬天不太冷, 一般到冬天都不會完全枯死)
  • 春天採收的菜可作菜食 (很粗硬喔 ! = 0 = )
  • 幹可作燈芯用
  • 艾風乾後, 可作灸用, 古時是用陳年之品. 如非陳年之品, 會傷人肌脈. 所以孟子也說過 七年之病, 求三年之艾”. (那應該就像陳皮般, 愈陳愈貴? 哈哈 ! )
  • 端午節時 (夏至之始) , 做一次灸, 可治病養生 (即現在所說的 三伏灸” )
  • 以藥用食療作治病之用, 可祛寒濕, 轉肅殺. 因此中病即止.



附方 :

由於艾是中國傳統草藥, 因此附方十分之多, 作灸可能說是百病能醫 (), 入藥最主要則可止血. 暫時只列出幾個附方:

  1. 傷寒時氣 頭痛, 壯熱, 脈盛 (即熱感) 乾艾葉+ , 服之
  2. 面有濃瘡 + , 以砂鍋煎成汁, 直接擦在患處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